池海波的那片海 文 / 林路 池海波的那片海,是一片充滿誘惑的海,是一片兌現希望的海,又是一片神秘色彩的海,讓人神往,讓人思考! 濱海臨港,一個未來充滿無限可能的貿易試驗區,一個伴隨著更高層次、更寬領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開放的新片區,藝術之境界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步入一個嶄新的臺階。池海波的那片海源于對大海的熱愛,通過鏡頭語言詮釋臨港的勃勃生機,展現時代巨輪滾滾向前的偉大氣勢。關鍵是,通過那片海,我們有了對海的影像多重想象的理由—— 首先是藝術語言的抽象化。抽象的目的,是使得欣賞者很難辨認或甚至無法辨認客觀對象的原來面貌,從而將注意力引導到對象的形式美感上,獲得審美的愉悅;或是進一步利用這些人們心理上沒有準備的形式感,形成對欣賞者的情緒沖擊,引起心靈的震撼。也許可以說,抽象是藝術中的至高境界。早年的意大利攝影家方塔納,可能是抽象攝影實踐中最早的踐行者之一。方塔納擅長于使用壓縮畫面結構和通過色彩創作帶有構成意味的攝影作品,尤其喜歡將大海壓縮成塊面和分割的色調,通過對海景的觀察、分析、概括、綜合以后,抽取海景本質屬性部分蛻變而成,成為創作者心象的抒發;乜闯睾2ǖ哪瞧,有著同樣的抽象構成的魅力。然而更有意思的是,他的精神世界也如同潮起潮落一般,不斷地搖擺于具象和抽象之間——不僅僅是形式上的純抽象,從而以一種開放的狀態,隱藏和人類學相關謎一樣的互動元素,成為自然生態與**形態的巧妙匯集。 接下來讓我想到了杉本博司的海景,呈現出各種各樣水的造型,同樣以一種簡單的構成令人迷惑:地平線均勻地將天空和水面一分為二。照片并沒有任何地理學的標志,只是光線、空氣、水和氛圍。在強調這些自然元素時,杉本博司似乎在真實面前垂下了面紗,在有形的物體上加上了觀念,將大;貧w到其本體的水和空氣的狀態。盡管幾乎是抽象的,幾乎神秘的幾何構成,同時從一幅畫面到另一幅畫面不斷重復陰陽關系,從世界各地的海洋到海洋,大海終于回歸了人類未曾觸摸的原始狀態。杉本博司的海景不再是海的照片,它們最終成為從黑暗的過去升起的某種東西,是一種時間機器捕獲的超越我們存在的視覺,那些海的物質如水和空氣暗示我們生命的起源;蛟S,我們也可以借此閱讀池海波的那片海,從杉本博司的黑白到池海波的彩色,我們似乎從虛無回到了現實,即便同樣超越我們存在的視覺,讓海的物質如水和空氣暗示我們生命起源的同時,卻體驗到了更多生命的活力。 接下來我想到了美國攝影家米斯拉奇甘于寂寞地站在窗前,連續三四年等待日落日出,讓金門大橋的水面成為一道百看不厭的世態炎涼的風景……當年他搬到新家之后,突然發現從自己窗戶看出去,遠處就是隱隱約約的金門大橋。而每天早晨和黃昏,隨著水汽和云霞的變幻,金門大橋如同海市蜃樓般的迷人。于是他幾乎一有空,就在他的窗前架起照相機,通過慢速快門,靜靜地“欣賞”云霧和水汽烘托下的金門大橋,并且仔細地記錄了每一次的拍攝時間。池海波的那片海不是也很相似?多少年來,他面對臨港的日出日落,給我們帶來了自然的奇觀——就像是同一片風景!草木蟲魚為生而生,為滅而滅,自然山水千年不變,自然平靜。人類的出現具有認識和改變自身與環境的力量,同時又無法窮盡認識,而且人的行動又必然會帶來許許多多困難和風險。甚至于人們文化對自然景觀的介入,還會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奇跡”。池海波也許和米斯拉奇找到了同一個出發點,從這樣一種人文地理的角度,以看似簡單的方式,記錄了人類與自然之間千絲萬縷的關系。又如同一個哲學家,或者是東方的禪師,以東方傳統的天人合一的寧靜,想象著人類與未來的分分離離。然而,池海波也許和米斯拉奇的不同點,就在于在有限的孤獨和無限的交流之間找到一個落點,以寧靜中不平凡的寓意色彩來表達臨港“!钡奈幕碌貥,創作出構成樣式上獨具一格的影像藝術作品。 一切源于對大海的熱愛,對工作室在臨港這片土地的熱愛,激發了池海波的創作激情。日升、月落、晨起、暮歸,隨著臨港新片區所面臨的偉大機遇與挑戰,具有時代特征的系列作品應運而生。池海波的那片海所呈現的種種形態,恰恰象征著臨港這片新興沃土,所蘊藏的巨大的能量與發展潛力,時代的發展也促使藝術家開啟本土文化底蘊的提煉,從而迸發出無法重復和替代的當代影像。 也許,這只是一個開始,在當代攝影的無數坐標中,池海波的那片海還在藝術時空的領域中試圖不斷超越,將其安身立命的海景推向更為波瀾壯闊的未來! 作者簡介 池海波,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上海市攝影家協會藝術攝影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鶴舞迎日》中國第16屆國際攝影藝術展覽 藝術類入展 《珠光翠影》中國第17屆國際攝影藝術展覽 藝術類入展 《風雅》第26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國展” 藝術類組照入選 《紅柳》第26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國展” 藝術類入選 《峽谷》第26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國展” 藝術類入選 《網》第26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國展”藝術類入選 《似山是樹》第27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藝術類 “國展” 入選并由中攝協收藏 《春》第27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藝術類“國展”入選并由中攝協收藏 2020年度在北京攝影函授學院優秀評選中榮獲“優秀教師”稱號 2021年度在北京攝影函授學院優秀評選中榮獲“優秀教師”稱號 |